您好,欢迎来到池州开放大学!

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 > 学校首页 > 乡村振兴

用菊花支撑起产业扶贫一片天 张溪镇塘和村产业扶贫侧记

发布时间:2018-07-25 07:19:33 阅读:2819

塘和村位于升金湖尾梢,距张溪镇政府约4公里,地理位置较偏僻,是张溪镇唯一一个贫困村。总面积7.2平方公里。耕地4320亩,其中水田2592亩,旱地1728亩。全村辖14个村民组,13个自然村,477户1733人。

塘和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,村两委找出突出困难与短板,强化塘和村产业基础以加快脱贫步伐,因地制宜,选择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三个优势:一是村道路畅通;二是务工人员多,土地闲置多,流转方便,价格适中;三是扶贫政策带来的专项资金。

产业抚贫是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穷的基本路径,是最根本和最长久的扶贫。没有产业发展带动,贫困地区很难脱贫;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,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。该模式是在扶贫产业项目中,将自然资源、公共资产(资金)或农户权益资本化或股权化,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这类资产产生经济收益后,贫困村与贫困农户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获得收益。这种模式不依赖农户的独立经营能力,对失能和弱能贫困人口具有针对性。通过赋予贫困户产权或股权,有利于贫困农户积累资产并利用这些资产持续受益,实现持久脱贫。在农村开展了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“三变”改革。村集体将“沉睡”的集体土地、林地、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。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,将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到产业中,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。同时,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、资产、资金、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,参与分红成为股东。

池州电大驻村工作队和塘和村两委班子一起,深知一个选准产业,对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和意义,更深深地懂得菊花产业发展,环境条件的重要性。通过调研发现,典型的丘陵山区特点,具有发展菊花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取得了一致结论:发现瓦垅组自然条件优越,生态环境良好,适宜发展菊花种植项目。

在池州电大党支部和县镇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,2017年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,报东至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,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,建设塘和村菊花种植项目。该项目共流转土地35亩,2018年项目建成后,菊花长势良好,预期收益有保障。通过邀请邻镇种植大户现场指导,制定了“重修剪培育、测土配方培肥、绿色病虫防控壮苗”的技术措施,并与安徽雁谷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,先后派出多位专家常住基地实地技术指导,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;通过半年的精心培育,菊花长势喜人,可望当年收益。

吸收当地农民到基地务工,开展除草、施肥、打药、修枝、采摘、加工、运输等农事活动,将地道的农民变成每月领取工资的农业产业工人,预计全年平均用工约2000个,给村民和贫困户带来约16万余元的收入。

菊花种植基地在这次脱贫攻坚过程中,通过深入民间挖掘发现,交通便利,休闲旅游优势得天独厚:村主干道穿园而过,基地所在的升金湖后梢,由此得到重大启发,将在继续念好“菊花经”,将菊花采摘、烘干和包装程序全部展现给游客观光;通过举办“重阳”文化节,大力发展体验采菊等观光农业;结合入冬升金湖观鸟优势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,吸引住一批“还来就菊花”的回头客。

 

 image003.jpg


村两委用无声的实地行动,抓住扶贫攻坚契机,立足丘陵特色,做好菊花文章,并依托菊花产业,走出了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,撑起了塘和村产业扶贫的一片天,成为张溪镇产业扶贫的一面旗帜。

总之,通过基地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,菊花基地真正变成“金山银山”和休闲旅游的最佳目的地,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引擎和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,带动了当地更多的农民转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,变成新的农业产业工人,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挣钱,足不出户学技术、学管理,在山水画廊间实现“小康梦”。